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篇4
一、课件演播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先展示一些风景图画(如庐山、江南春色等),并引导学生用诗句来描述这些景象。例如:“庐山瀑布”是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这不仅能让学生回忆诗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
介绍诗人背景
教师简介李白的创作背景:他出生于唐代(753年),生活在天宝十二年。这次游的是宣州,历经十年漂泊,世态炎凉,孤独感倍生。 -
教师范读古诗
通过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尝试朗读《独坐敬亭山》,注意“亭”字发音和位置的正确性。 -
自主学习与初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字词表,逐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例如:“独坐”意指诗人独自在敬亭山度过静谧时光,“闻得”是听见的声音,“见得”是指看到的景象,“相看”表示相互看。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
“诗中‘相看’与题中的哪个字呼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相看’”指的是诗人和自己相互看,“题中的哪个字”是“敬亭山”。这句“只有敬亭山”,暗示了诗人独自在其中,没有他人的干扰或干扰。 -
结合诗句理解情感
教师进一步追问:“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自己一个人在静默中思考、感受孤独的滋味。李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态炎凉和漂泊生活的深深感悟。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
用身体语言创造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模仿诗句描绘的画面:抬头仰望天空(表示孤独与高远),脚步轻快地向前走,感受风中的宁静与悠然自得的心情。 -
朗读背诵
学生在教室里朗读《独坐敬亭山》,并用钢笔将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旁边写一写“想什么”,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五、拓展活动
-
课外观察与创作
学生 Outside 展现自己在敬亭山或其他地方观察到的景物(如树木、鸟鸣等),并用简短的诗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
推荐背诵古诗
教师推荐一些经典古诗词,鼓励学生背诵,并写一写背诵过程中对诗的理解与感受。
六、总结评价
-
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师根据学生在朗读、理解、创作等环节的反馈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
布置作业
安排学生完成《舟过安仁》这首诗的背诵和默写,并结合课件中的风景图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板书设计
```
《独坐敬亭山》
抬头仰望天空(孤独与高远),脚步轻快地向前走,感受风中的宁静。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想:诗人独自静下心,感受世态炎凉的孤单与寂寞。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8-15/3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