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以下梳理了岑参的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其'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此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Btn然仗剑自卫,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壮志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系年),影响较大。
个人争议
在《轮台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岑参的背景争议主要集中在天宝十三载冬破播仙之作上。闻一多认为,“天宝十三载冬破播仙”即是指天宝十三载冬末春初(约15岁时)移居河南府登封县。而《凯歌六章》所颂的是,当在天宝十三年冬末至次年初春时岑参作《凯歌六章》,以颂其“西征”的意思。此外,陈铁民认为,常清之破播仙,当在天宝十三载冬末至次年初春,而《轮台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所叙西征事,当在十三载九月或十四载九月常清返京之前。
隐居问题
岑参一生曾有几次隐居,对于其《感旧赋序》中所说的“十五隐于嵩阳”一句所指,闻一多认为,此乃指开元十七年(约15岁时)移居河南府登封县(太室别业)事。陈铁民则认为,此句主要应指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隐于少室的一段经历。刘开扬《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则指出,当指其十五岁至二十岁隐于太室、少室两山事,不一定专指一处。另外,陈铁民认为,岑参至晚于开元二十九年时已隐居终南,但这种隐居,乃是一面隐居,一面不断寻求出仕的道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11-11/32470.html
- 上一篇: 形容美女的经典诗词句(形容美女的诗句短句)
- 下一篇: 写除夕的作文_写除夕的一篇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