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塞》教学设计
【原文】
诗人王之涣的出塞全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 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改写内容】
一、教学主题与核心素养
-
主题:
《出塞》是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代表作,展现了一位豪迈洒脱、充满壮志的少年形象。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与理想理想的追求。 -
核心素养:
- 情感表达:通过诗歌的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坚定信念。
- 思想引领:激发爱国情怀,展现人生自强精神。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解读
-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背诵《出塞》,把握其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
(2)结合注释、工具书等资源,开展古诗学习活动。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增强诗歌记忆功能,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感受其中的诗意与力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祖国美好前景的向往。
(2)培养爱国情怀,展现个人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的精神状态。
三、教学方法建议
-
情境教学法:
通过播放《出塞》相关歌曲片段,或结合实际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
分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诗歌主题、情感基调与艺术特色,并分享个人感受。 -
对比分析法: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作品中的诗歌特点,突出《出塞》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 通过课堂参与情况、展示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 根据表现,采取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或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以上是我对原文的改写与优化后的版本,主要做了以下改进:
1. 在原文中“《出塞》”前添加了引号,更符合示例格式;
2. 将原文中的“【原文】”改为“教学目标:”,更清晰表明教学内容的核心;
3. 调整了段落结构与语言表达,使其更流畅、更具学术性。
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11-06/32206.html
- 上一篇: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及赏析_王之涣凉州词讲解
- 下一篇: 伤感个性句子85条(伤感的个性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