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古诗鉴赏(2悯农古诗)

- 《悯农·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析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然而,最熟悉并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并非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然而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10-01/3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