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前阶段的远程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研修中领悟和习到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适时的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认真解读了梁承锋教授对于任务型教学的看法,在处理语言知识输入和对话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时,我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特点,加大了输入的时间,在教学中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注重学习策略的运用,辅以直观情境教学、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实践并参与。教学中倡导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五册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告诉大家Lingling已经来到伦敦,即将展开她的伦敦之行的开篇,故事情节本身很有意思。文章涉及到对过去事情的描述,是对原先过去式进一步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口头运用When did you come back ?这类语句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具体信息,并能用We came back last Sunday.这类语句回答。
有效的教学目标
1. 理解When did you come back ?这一类的语句,能够正确回应问题;2.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对话句,如We came back last Sunday;3. 能够通过互动和交流学习英语语言,增强学习兴趣;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整体的语言运用水平。
评价设计
1. 教师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再就是教师对全班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2. 学生评价:主要是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并且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奖励。
教学过程
一.热身自由交谈
1. 教师自我介绍,简短介绍自己;
2. 学生自由交流:Do you live in Rushan?(你们都去过哪里?)引出主题句When did you come back?并板书课题。讲解come back的含义。
3. 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并板书。
二.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介绍自己暑假去过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回来的,引出主题句When did you come back?并板书课题。讲解come back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需要从最近的生活和体验入手。
三.呈现与机械操练
1. 新授第一步是呈现课文图片,并引导学生理解with的意思。通过实物操作和动作表演,让学生理解drop的意思。
2. 教师讲解单词,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说这些词语。
3. 课本呈现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文录音,并通过反复朗读练习和机械操练来掌握重点句型。
4. 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并板书。
5.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朗读课文,确保孩子们能够正确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四.意义操练
教师问生答:Do you live in London?(你们都住过伦敦吗?)引出问题,并板书第二个问题。找学生回答并板书。
五.交际操练
小组分角色朗读练习,练习时可以将课文中的名字换成小组内同学的名字,适当改编,让每个小组都能表现自己的语言能力。每排选出一个代表小组上台表演,并评出最佳表演组,给予奖励。
六.完成任务
预设四个问题,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身边的两位同学,用这些问题来了解他们去向和回来时间,进一步巩固运用本课重点句型。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任务拓展
完成调查采访表格后,根据表格内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的采访结果。这是一个将课堂所学的英语单词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提升。
八.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九.作业
回家采访你的父母或亲友,上个月他们都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的。完成调查采访表格后,明天向全班汇报你的采访结果。
板书设计:Module 1 Unit1 When did you come back?
I (We) came back last Sunday.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9-05/3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