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分苹果》(适合新课改)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苹果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出情境,激发兴趣
-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庆祝生日啦!(投影展示课件)
- 师:看图,请问这是什么?(苹果图片)
- 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苹果,现在我要准备了10个苹果呢!(投影展示课件)
- 师:我请四位小朋友来帮老师分这些苹果吧!(投影展示四个盘子)。
- (设计:播放课件“分苹果”前的引子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二、动手操作,体会新知
-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想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如果我准备了四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呢?(教师提问)
-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动手操作。)
操作步骤:
- 学生将课件中的10个苹果分到4个盘子中,并记录每盘的数量。
-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老师进行重点指导(投影展示各小组的分法)。
三、小组合作,发现规律
- 师:刚才我们分了四个盘子的情况,那如果我换成三个盘子呢?(课件展示题目)
- (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之前的分法,并思考新的分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
操作步骤:
- 小组内讨论分法并完成记录。
- 全班交流各自的方法,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解(板书10的加减法)。
四、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苹果的几种方法,那么接下来我想给小朋友们出一些练习题。
- (设计: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操作步骤:
-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课件中的“试一试”第1题(列式计算分法)。
- 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五、应用拓展,灵活延伸
- 师:今天学得真不错!那接下来我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课件展示题目)
- 第一部分:个人尝试
-
(设计: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分法练习来巩固新知。)
-
第二部分:应用题练习
- 学生在小组内编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并解答。
- 小组展示并集体修正。
六、总结提升,开放评价
- 师:今天的课堂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知道吗?(课件展示“平均分”和“平均数”的意义)
- (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活动说明
1. 调整步骤与活动
- 步骤调整:在操作探究环节,可以先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我们有三个苹果,你还能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 活动设计:增加互动环节(如提问或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参与感。
2. 互动问答
- (设计在操作探究中加入互动问答)
- 师:刚才我们已经分了四个盘子的情况,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呢?(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解。
3. 动手尝试
- (设计在动手尝试中添加简单问题并引导学生完成操作)
-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件中的“试一试”第2题(列式计算分法)。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参与个别指导。
4. 独立完成应用题
- (设计在灵活延伸中增加应用题练习)
- 师:接下来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投影展示题目)
- 学生小组内编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并解答。
- 小组汇报并集体修正。
5. 加入开放性练习
- (设计在灵活延伸中添加分组比赛)
- 师:今天,我们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但是学习应该不止是完成任务就行了!(投影展示题目)
-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简单的应用题练习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评价与反馈
- (设计在总结提升中加入开放性评价)
-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归纳知识点)
-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动手操作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通过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分苹果》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经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和每部分表示的意思。
- 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 情景设置:老师带来了苹果,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去家里做客。
- 问题提出:你们知道老师带来了多少苹果吗?(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8个”等)
- 引导思考:这些苹果可以怎么分配呢?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1. 认识除法的意义
- 问题解决:老师拿出18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
- 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 用小圆片代替苹果进行操作验证。
- 结论得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得出“平均分”就是除法的意义。
2. 学习除法竖式
- 计算方法:学生尝试用口算计算出18÷6=3,并记录过程(教师示范书写)。
- 引入竖式:
- 教师解释:我们刚才的口算和小组合作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就是一个除法竖式。
- 强调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和每一步的意义。
- 深入理解竖式结构:
- 被除数(18):被除数的位置。
- 除号(÷):表示“除以”或“分成”。
- 除数(6):除数的位置,表示每个盘子里放的数量。
- 商(3):商的位置,表示可以分几盘。
- 积(18):被除数的总和。
三、学中做
1. “分苹果”练习
- 练习一:
- 18个苹果,每盘放2个,可以放几盘?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 教师记录学生中的不同方法,并关注除法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2. “圈一圈”练习
- 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的意义。
- 独立完成“圈一圈”练习:在第3页的题目中圈出每个盘子里的苹果数量,并填一填。
3. 解决实际问题
- “错题解析”:
- 出现的除法竖式,学生提问并讨论为什么商和余数是这样的。
- 其他练习:完成第3页的“圈一圈,填一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质疑与总结
- 学生提出疑问后:
- 小组合作分享思考过程和发现。
- 教师根据学生提问补充,强调除法的意义和竖式书写的重要性。
-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学会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
| 被除数 | 除数 | 商 | 积 | |--------|------|-----|-----| | 18 | 6 | 3 | 18 |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分苹果”,学生对除法的意义产生了兴趣。 2. 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对学生的评价关注了他们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提出的问题能力,这有助于后续教学的调整。
以下是对《分糖果》这一教学计划的详细分析及改进建议:
一、分析教学设计的优点
-
情景设置与目标明确
教师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
操作性和实践性
课后设计的分糖果活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数感的培养。 -
开放性问题
第三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尝试不同的分法,并总结出规律,充分体现了“经历过程”的重要性。
二、反思与改进建议
1. 优化课堂衔接自然性
- 在教师的发言中,有些地方可能显得较为单薄。例如,当学生提问时,是否能够更自然地引导回答?
改进建议:在学生回答后,可以增加提问环节,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流畅。
2. 优化活动设计的衔接
- 在课后环节中,教师可以增加更多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例如:
- 除了分糖果的问题,还可以问“如果要排成一个长方形,应该怎么摆?”或者“如果要分成几行几列,每行、每列需要多少块糖果?”
改进建议:将课后环节设计得更加多样化,增加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
- 除了分糖果的问题,还可以问“如果要排成一个长方形,应该怎么摆?”或者“如果要分成几行几列,每行、每列需要多少块糖果?”
3. 调整活动时间
- 在教师的发言和分糖果环节中,可能存在时间过长的问题。例如,学生可能急于求成地完成任务,而忽视了思考的过程。
改进建议:在设计分糖果环节时,先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尝试不同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路。
4. 优化小组合作与反馈
- 在小组活动的汇报中,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提问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获得反馈。
改进建议:在小组汇报时,设计一个“小组总结”环节,让他们回顾交流的过程,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5. 重视学生参与度
- 在课后的互动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进建议:通过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如手指游戏或快速分糖果),逐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
三、改进建议
- 优化课堂结构
-
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设计情景设置和目标明确,再通过小组合作和汇报环节展开教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
增加开放性问题
-
设计更多的发散性问题(如分糖果的不同方法),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空间,并能帮助他们在后续环节中找到规律。
-
加强时间管理
-
在分糖果环节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学生急于完成任务,给它们留下更多讨论和思考的空间。
-
增加互动环节
-
设计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手指游戏),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和练习,同时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
关注学生反馈
- 在小组合作汇报时,设计一个“总结反思”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并与老师或同学交流,逐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教学设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思考深度,不仅满足了课程目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每节课都将从情景设置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互动性活动和开放性问题的不断推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意义,同时提升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分析和建议能为用户提供更清晰的教学改进方向!如果需要进一步优化,请随时提出具体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8-10/29973.html
- 上一篇: 演练方案(防恐防暴演练方案)
- 下一篇: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