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发淮安》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翻译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注释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
《发淮安》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译文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创作背景
杨士奇在明朝是个从建文至正统的四朝元老,这一时期政局比较稳定安宁,他的诗歌也多讴歌太平,风格简淡和易,平正安闲,这首小诗即是这一时期杨诗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p>船发江苏淮安,淮安,今江苏淮安县,明朝时为淮安府治,地濒运河东岸,也可说是江北水乡。水边长着稀疏的蓼草,其开花多为淡红色。水中植着荇菜,其根茎长青下自;又有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出小白花,露在水面如缩小的浮萍。
p>淮安水生植物也不止此三种,作者选择水生植物作为描写对象,意在突出水乡风貌。淮安水生植物不多,但作者特拈出蓼草花的淡红,荇菜根的碧青,茨菰花的嫩白,意在点缀出多彩的水乡。
p>众多的景物中摄取这三者,亦可见诗人选材的眼力。
p>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p>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发淮安》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译文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注释
m Urban Name, In Now江苏省, Distant From运河.
《发淮安》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p 322, A Chinese Poet, R Yang, Page 468.
译文
p 322, A Chinese Poet, R Yang, Page 468.
《发淮安》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p 322, A Chinese Poet, R Yang, Page 468.
译文
p 322, A Chinese Poet, R Yang, Page 468.
《发淮安》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p 322, A Chinese Poet, R Yang, Page 468.
译文
p 322, A Chinese Poet, R Yang, Page 46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8-09/29876.html
- 上一篇: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送陈章浦这首诗)
- 下一篇: 秋思扩写作文(改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