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之涣及其代表作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原籍晋阳,后居绛郡(今山西新绛)。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据《唐书》记载,他原为晋阳县的官吏,但因不满地方腐败, eventually 成为了北校丞,并与当地的“杨柳”关系密切。
先官、州守
王之涣在北校丞期间,多次失败,最终被贬于洛阳。在那里,他的作品《折柳曲》成为传世名篇。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战争时期人烟稀少的景象。
尽失好色
这首诗通过对白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通过“欲穷千里目”中的意境,王之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青云山间的隐逸生活
作为北校丞的生涯结束后,王之涣回到了洛阳。他选择了一条幽静的小路,在青云山间过着隐世居士的生活。这种返璞归真的做法让他的诗歌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作分析
《折柳曲》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战争年代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
总结
王之涣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创作生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代表人物之一。《折柳曲》不仅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作品,也是后世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的经典之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范文网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tech/2025-08-03/29117.html
- 上一篇: 王之涣《送别》翻译赏析_送别诗唐王之涣
- 下一篇: 鼓励励志诗歌(鼓励 诗)